微信手机网站制作2021年最为成功的营销案例
一、学生时代
学习计算机的,都知道一些AI;人机对弈,Google的 AlaphaGo。
语音识别,语音播报,音色;
一些领先的公司,开始高处:自动拨打语音的机器人,音色音调比较声音,一听就知道是AI或者机器人打来的。
在这一时期,给社会带来比较大反响的新闻是:Google的AlaphaGO,可以战胜人类下围棋了。
二、ChatGPT
印象中是过年前后,老外率先搞出了【大模型】,一下子就火了。
开年后,我也搞了【梯子】访问了,后面发现也不是那么方便和智能,加上国内有文心一言,就放弃了。
大概在2023-2024这2年,主要是2024下半年开始,我的【大模型AI】才开始认真用起来,放弃了ChatGPT和文心一言,开始用豆包(MBA考试)、Kimi。
除了大模型的使用,也开始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不过总体上都是了解阶段。
一直处于温水煮青蛙的环境,工作量较大,大脑负荷比较重,对新知识的学习一直比较落后。
这也导致现在2025年,学习负担较重。
三、开始行动
在公司的工作环境不好说,我从来不会把公司当家,一直有很强的危机感,想持续提升竞争力。
尤其是公司引入了商业版的Cursor,我用了 之后,感觉还不错,写代码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了。
然后是春节期间的DeepSeek,国产的开源技术大幅度跟上了世界最高水平,它导致国内的需求爆发了,进而引起【大模型程序员】需求上来了,相关岗位的薪资还不错;不止如此,这种岗位比较新,工作体验比较好;不像纯Java,没啥大的技术创新出来,比较卷。
大厂的高并发等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了,没啥牛逼的;不懂的地方,问下Cursor等AI编程工具,就可以解决。
只要是【专业的程序员】,爱学习,爱总结,对软件感兴趣,大部分的知识都可以掌握,这是一个偏工程实践的职业。
然后是Android等职业的没落,移动互联网被大厂垄断,小厂不好创新,社会需求量不再增长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四、认真学习
在Cursor AI编程养成习惯后,写代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然而这满足不了资本家的需求。
在熟悉DeepSeek/Kimi等工具后,找答案的效率也上去了。
逐步开始了大模型相关技术的学习。
1、科普技术
AI、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以前的这些AI知识,有些高深,在大模型普及后,又接着学了点。
2、提示词技术
用各种各样的提示词,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市面上的很多AI项目,用到的【大模型技术】并不多,就是搞几个提示词 调用 大模型返回结果;
这种竞争力不足。
3、智能体开发
智能体构建平台特别多;创建机器人、利用大模型的能力,维护知识、对话流、API调用、上下文等辅助后,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的理解:大模型,大力出奇迹;更多还是传统的AI【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本质还是规则推理;不像人类这样有灵魂,有性格】;
其他的,本质还是【程序编排】,以前程序开发,都是人工写;后来,越来越多有【规律】的领域,出现了对应的框架【流程引擎、表单设计器、CMS内容系统、拖拉拽BI报表】等等,
扣子等平台,由于面向C端,学习难度较低,知名度比较高。
4、大模型技术
搞Java的慢慢都知道 了SpringAI,类似的【框架】有LangChain/LangChain4j、Dify、LangGraph太多了,感觉他们都很像,但是有区别;
我就问问Cursor,提出问题,Cursor给我答案,比传统的搜索引擎快捷多了。
然后有RAG等技术。
按照这么个学习过程,感觉知识永远也学不完;工作这么忙,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感觉【有点亏】个人生活娱乐确实有点少,人就变成了【工作狂/工作机器人】,活着在学习,这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嘛,一个鲜活的生命嘛?
我们努力学习,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了软件工程,上班挣钱,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5、上高度
知识太多了,需要分类,分层次,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俗称知识框架。
把新的知识,不断向里面填充,知识变得有序,大脑轻松起来。
比如这样的图,每个人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6、解决的问题
聊天对话、知识库、问答FAQ,这种应用是最容易落地的;
而侧重某个行业的应用,我的经验还比较缺少。
在B站上寻找课程,不断的去学习;关注AI公众号,持续的拓展知识的边界;
最近几个月MCP协议、多智能体协作、SiteGPT、AutoGPT等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应用普及开来。
7、技术和适合的场景
SpringAI、LangChain、Dify等,都有自己的价值,解决特定的问题。
作为开发者和打工仔,不断的学习,在自己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未来
1、继续程序员打工仔之路,再坚持几年
2、学习MBA,跟一跟时代潮流
3、攒钱还钱,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4、终究最终还是自由职业,打工不可能打一辈子
先继续在北京干着,说不定哪天回襄阳发展了。
襄阳是个小地方,做什么好呢?教培,勉强糊口;培训班,感觉也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价值。
相对稳妥的选择,在帝都继续【技术专家】之路,不喜欢管理,对未来帮助有限,一边工作,一边坚决学习【AI技术】;
英雄所见略同,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波AI大模型,大幅度了提高了生产力,AI编程的生产力,回到2012时期,全栈开发者,现在的说法叫【AI全栈开发】。
前段时间,我还尝试这用AI生成小说,看看广告费用有没可能搞点,最终没能成型;
在学习AI课程的过程中,知道了更多的【AI独立开发者自主创业】的故事,我现在是有心无力。
一边工作,先把家庭问题妥善解决,积累本金和技术,只可能在未来,最起码也还得2年。
不少程序员,能坚持到40岁就差不多了;如果是管理者,要承担很大的老板压力,要业绩,要产出。
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
2025年6月15日
北京·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