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网站模板cms,河北省建设资格执业中心网站,wordpress能生成静态文件,成都广告牌制作厂家计算机网络复习系列文章传送门#xff1a;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网络层 第五章 传输层 第六章 应用层 第七章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整理-简称缩写 文章目录 前言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xff1a;1.2 计算机网…计算机网络复习系列文章传送门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第四章 网络层 第五章 传输层 第六章 应用层 第七章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整理-简称缩写 文章目录 前言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4.1 速率1.4.2 带宽1.4.3 时延1.4.4 时延带宽积1.4.5 往返时延RTT1.4.6吞吐量1.4.7 利用率 1.5 分层的原因1.6 报文的组成1.7 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1.8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分类1.8.1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1.8.2 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1.8.3 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1.9 参考模型1.9.1 OSI参考模型1.9.2 TCP/IP参考模型1.9.3 OSI传输层与网络层与TCP/IP对比 下一章 第二章 物理层 前言
给大家整理了一下计算机网络中的重点概念以供大家期末复习和考研复习的时候使用。 参考资料是王道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西电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链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组合。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按组成部分分为软件操作系统、硬件客户机、服务器和协议。 按功能组成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终端系统/资源子网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交换的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包括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按照拓朴分类 星型结构 树形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形结构 网状结构 按照范围分类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 WAN 个人区域网PAN 互联网Internet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有线网络IEEE802.3 无线网络IEEE802.11 WL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WPAN无线个域网。 按照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共享公共通信信道局域网 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广域网
1.4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4.1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比特 1/0位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单位是b/s、kb/s、Mb/s、Gb/s、Tb/s。存储容量 1Byte字节 8bit比特
1.4.2 带宽
带宽原本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b/s、kb/s、Mb/s、Gb/s。 简而言之带宽就是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1.4.3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发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时延的种类总时延是四部分时延之和。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数据长度/信道带宽在主机内部 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在信道上 3排队时延等待输出/入链路可用3、4都是在路由器中 4处理时延检错、找出口
1.4.4 时延带宽积
指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即将到达终点时发送端已经发出了多少比特因此又称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 带宽
1.4.5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化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往返时延RTT不包括发送时延为往返时延传播时延 * 2末端处理时延。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TTL是IP协议包中的一个值它告诉网络路由器包在网络中的时间是否太长而应被丢弃。TTL的作用是限制IP数据包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存在的时间。TTL的最大值是255TTL的一个推荐值是64。
1.4.6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是b/s、kb/s、Mb/s等。受到网络带宽或网络额定速率的限制。带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带宽100Mb/s指的是发送的速率也是传输速率而接收的速率一般看缓存的大小。
1.4.7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1.5 分层的原因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以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也方便对网络进行研究、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
1.6 报文的组成
每个报文都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据部分即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二是控制信息部分即协议控制信息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两者共同组成协议数据单源PDUProtocol Data Unit。PDU为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称为该层的PDU。 物理层的PDU称为比特数据链路层的PDU称为帧网络层的PDU称为分组传输层的PDU称为报文段。 三者之间的关系n-SDUn-PCIn-PDU(n-1)SDU
1.7 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协议就是规则的集合。协议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部分组成。语法规定格式语义规定功能同步规定各个事件实现顺序。一个完整的协议应当具有线路管理建立、释放连接、差错控制、数据转换等功能。 接口是同一结点在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同一节点相邻两层实体通过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进行交互。 服务是指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是垂直方向的。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参考模型中称为服务原语。OSI参考模型将原语划分为四种请求Request、指示Indication、响应Response、证实Confirmation。
1.8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分类
分为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1.8.1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在面向连接服务中通信前双方必须先建立连接分配相应资源如缓冲区以确保通信能正常进行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所占用资源。因此这种服务可以分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TCP就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 在无连接服务中通信双方不需要先建立连接需要发送数据时直接发送把每个带有目的地址的包报文分组传送到线路上由系统选定路线进行传输。这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也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它并不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如IP、UDP就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
1.8.2 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
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具有纠错、检错、应答机制保证数据正确可靠的传送到目的地。 不可靠服务是尽量正确、可靠的传送不能保证数据的正确、可靠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如IP、UDP 对于不可靠服务的网络其网络的正确性、可靠性要由应用或用户来保障。
1.8.3 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有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向发送方给出相应的应答该应答由传输系统内部自动实现而不由用户实现。应答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如文件传输服务就是一种有应答服务。 无应答服务是指接受方收到数据后不自动给出应答若需应答则由高层实现。例如WWW服务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页面文件后不给出应答。
1.9 参考模型
1.9.1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使用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典型协议文件传送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边际网关协议BGP外部网关、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表示层表示层用于处理交互数据的表示方式例如格式转换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回复等功能 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各个进程之间会话提供会话管理和同步。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结点之间的会话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SQL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对数据进行控制和操作的功能。典型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网络层单位 分组在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之上提供点到点之间的通信提供路由功能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典型协议网际互连协议IP、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PX、开放最短路径协议OSPF、地址解析协议ARP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组播 网际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开放最短路径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totocol 数据链路层单位 帧在物理层的基础之上提供结点到结点之间的服务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实现网路互联即物理寻址典型协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点对点协议PPP、生成树协议STP、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Collision Avoid 物理层单位 比特bit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的建立
1.9.2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单位 报文支持各种网络应用 传输层单位 报文段支持进程与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 网际层网络层单位 数据报分组路由与转发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单位 帧将数据报封装称帧物理层单位 比特进行比特传输
1.9.3 OSI传输层与网络层与TCP/IP对比 应用层——消息message、传输层——报文段(segment)/数据报(datagram) (注TCP叫TCP报文段UDP叫UDP数据报,也有人叫UDP段)、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链路层——帧frame、物理层——P-PDUbit
下一章 第二章 物理层
第二章 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