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上展示手机页面是怎么做的,山西国人伟业网站,原创服装设计师,强的小程序开发说起饮品#xff0c;近年来中国啤酒业中各大品牌齐齐聚焦高端化的趋势绝对值得一提。然而#xff0c;与之相反#xff0c;国内乳业却是仍未进入高端化阶段#xff0c;甚至陷入了周期底部中。 图源#xff1a;中国圣牧财报
增收降利 牧企承受巨大的供需缺口压力
从产业链…说起饮品近年来中国啤酒业中各大品牌齐齐聚焦高端化的趋势绝对值得一提。然而与之相反国内乳业却是仍未进入高端化阶段甚至陷入了周期底部中。 图源中国圣牧财报
增收降利 牧企承受巨大的供需缺口压力
从产业链来看乳制品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奶源供应的畜牧养殖等产业中游主要对原奶进行加工形成各种产品下游为渠道消费环节。
近年来上游奶源供应发生了显著变化。
资料显示进入2019年先是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再是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奶业品牌提升实施方案》……由此国内奶业由上至下都进入了加速“转型升级期”。
再加上当时在企业对消费者教育加强、产品创新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国内奶制品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4.0%和10.8%。
与之相应的是2018-2023年中国乳制品市场零售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6.3%2023年预计超过5000亿元。
总之在奶牛养殖收益提升及奶业振兴政策等综合因素推动多地奶源基地加快建设奶牛存栏量和单产水平稳步上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牛奶和乳制品产量的新高。
据行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2年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就达314个。这些新建牧场的投入使得这几年国内原料奶产量显著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原料奶产量同比增长6.7%达到4197万吨的历史新高点。
然而同期国内乳制品终端消费却是极度不景气。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23年全年奶类消费下降约1.6%其中人均奶类消费量41.3公斤同比上一年减少0.6千克。
此外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也明显下降特别其中的液态奶作为乳制品消费的主力军在2022年出现了近八年来的首次下滑降幅达8%。
可见国内终端乳制品消费是整体性的下降人口变化因素只是原因之一关键还是近年来的消费“降级”。
基于上述十分凸显的供需缺口问题上游原奶价格也相应承压下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从2021年末高点的4.38元/千克下降至2024年3月份的3.53元/千克降幅达19.41%。
此外陕西生鲜乳价格协商委员会委员也确定2024年第一季度生鲜牛乳交易参考价格为3.3元/公斤3.7元/公斤。
这一变动趋势直接影响了奶牛畜牧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养殖奶牛并生产和销售高端沙漠有机原料奶、优质非有机原料奶的中国圣牧为例2023年其实现营收33.84亿同比6.53%但净利润下降了近八成为8608万元。
资料显示2023年内该集团运营34座牧场其奶牛及育肥牛存栏数148,029头较上年末增长8.6%。且其成乳牛单产达11.38吨较同期增加约0.86吨创下成立以来的最高奶牛单产水平。得益于此2023年其录得原料奶销售总量71.1万吨较同期增加12.0%进而实现收入同比增长。只是行业原奶价格的下跌使其增收降利了。
与之相同的还有规模更多的现代牧业2023年其营收同比上升了9.5%但净利润却从22年的5.62亿下滑至1.75亿元。财报还指出2023年该企业年内产奶量达到258.8万吨同比增长9.5%。
除此之外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等部分牧企由盈转亏更是凸显出整个上游承受的巨大利润压力
对此证券日报引援了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的观点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下调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原奶产量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延后新产能基地的建设进程如澳亚集团推迟了牧场建设结束期。预计后续陆续将有更多牧企为止损延缓新产能基地的建设、投放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供需缺口扩大的速度。
但追根究底产业的景气关键还是在于需求的提振。
那么进入2024年已经一个季度了乳业的下游景气度又如何呢是否有所提振或许我们可以从同时对接B、C端的中游厂商销量上窥探到一些迹象。
中游龙头乳企“逆周期”明显 市场需求仍未见顶
相比上游牧企多年来一直全力加速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中游加工制造商话语权更高是整个产业链中毛利水平最高的环节。2023年该环节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更稳健尤其是规模化、品牌化优势更明显的龙头乳企如乳业双雄——伊利股份、蒙牛股份。
一方面这些企业依靠早已深入人心的品牌心智以及完备的加工产品矩阵即使在弱需求下依旧稳定一定的“量”。另一方面深入上游让其拥有稳定奶源的同时通过多元化产品的持续丰富、消费者教育、以及加大买赠促销等方式得以逆市实现利增。
一句说就是“量”、“利”、“规模化”齐全让其即使在承担维稳全产业链责任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实现基本盘在逆市中的相对稳定性。
资料显示伊利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61.7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净利润更是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为104.29亿元同比增长10.58%。收入增速与过去几年相比虽略有放缓但与同行相比考虑到基数影响其表现依旧偏稳健。其体乳业务、成人奶粉、冷饮业务等多个方向更是在2023年保持市场第一。
而24Q1业绩来看相对低迷的需求也让伊利股份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液态奶品类。客观原因在于去年疫情放开后乳制品的礼赠场景迅速恢复导致去年一季度的业绩基数较高。此外今年春节过后整体消费市场开始走弱经销商的进货意愿也相应减弱。 来源伊利股份24Q1季报
于此同时蒙牛2023全年实现营收986.24亿同比增长6.51%但其净利润却同比下滑9.31%为48.09亿。与行业趋势截然相反的走势主要是其激增的广告费用。财报显示蒙牛2023年的广告费用比2022年的54.95亿元增加了近20亿元涨幅高达36.9%。2020-2023年累计投入近270亿元。与之相比伊利同样投入巨额广告费用下整体财务状况更稳健。
远不及预期的财报也使得蒙牛股市市值大跌2024年4月17日更是创下2018年以来股价新低。不过两大龙头的高额广告费用也侧面反映出行业激烈的竞争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22家乳企中有超过7层在2023年实现营收同比上涨有9家出现业绩下滑包括上述牧业企业16家实现净利润同比上涨。其中南方乳业营收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同比增长18.34%新乳业营收增长9.8%净利润增长19.27%。
总体不同于过去经历过需求见顶后持续缩量、盈利承压的啤酒产业当前我国乳业仍未触及市场需求的天花板。
一方面按照当前国内人均43.1kg/年的奶类消费量仅相当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22.6%—37.7%。按照网络数据统计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地人均牛奶消费量超100-200千克。因此如果能在企业迅速补位的消费教育、以及新的行业大单品带领下仍有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依旧存在的高端奶制品进口现状。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为282.4万吨进口额达114.7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两类产品分别是婴幼儿奶粉和大包粉进口额分别为42.1亿美元和29.2亿美元。与之相反2023年中国共计出口的各类乳制品虽然在重量以及价值规模上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但仅有5.8万吨出口额也只有2.6亿美元。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前行业却是缺乏新的如类似奶酪棒这样的快速渗透新载体而且这种新品定价也确实过高。短期内市场规模的增速预计并不会太可观而是偏温和进行。
结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当前已进入高端化竞争的啤酒产业乳业企业地域限制相对较小大多头部企业均是全国性布局因此随着当下又一次产业底部周期带来的震荡后未来其规模化优势、品牌优势将愈发凸显。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线厂家机会消失了相反当赛事还未进入高端化时二线厂家仍有机会提升市占率也能给予两大头部厂商更多的压力。
毕竟乳业自饮属性且产品相对同质难以做出明显心智溢价。恰如伊利股份在近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在消费品领域随着产品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营销为王、甚至用户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
同时蒙牛集团副董事长卢敏放也认为虽然短期内国内乳制品行业增长面临压力但渠道的多元化将为乳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时率先掌握最佳触达消费者的秘诀完成品牌教育和建设的乳业企业或将获得惊喜的收获。
作者雪花一小片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