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础学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公司的优势,济南网站建设济南,网站建设基本情况介绍1.0认识计算机网络
在下载电影#xff08;不会出现乱序问题#xff09;和微信收发消息#xff08;比如表情包乱序了#xff09;所使用的协议是不同的 1.1-1概念和功能 #xff08;1#xff09;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xff08;2#xff09;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xff08;…1.0认识计算机网络
在下载电影不会出现乱序问题和微信收发消息比如表情包乱序了所使用的协议是不同的 1.1-1概念和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第一阶段 小写的“internet”就是这样一个相互连接的这样一个网络的网络 但是大写的“Internet”代表的是专有名词目前来说Internet是我们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个互联网 所以说ARPAnet就是Internet的前身
4第二阶段——三级结构 5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 因特网交换点IXP原本A和B如果要通信就需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ISP结构通过本地ISP到地区ISP到主干ISP再一路下来有了这个IXP之后就可以允许这两个网络直接相连不再需要第三个网络。IXP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速度
1.1-2组成和分类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传输层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工作方式 1、端和端之间的通信指的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2、C/S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Old School 3、B/SBrowser/和C/S相比就是把客户端换成了浏览器而已比如C/S中是微信B/S中是火狐浏览器 4、P2Ppeer-to-peer翻译就是对等的连接这个情况下大家都是对等的没有永远服务器或者客户机在这种方式下所有主机都有两个身份提供服务or使用服务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分布范围分 主要学习广域网和局域网 局域网比如是在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办公楼 个人区域网比如是自己的电子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通过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也称为无限个人区域网范围很小几乎十米左右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地理范围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看它使用的是什么技术如果使用广域网的技术那它就是广域网如果使用局域网的技术那它就是局域网。比如两个人拨号上网这个网络是互联网所以虽然离的很近但我们实际上使用的是广域网技术所以是广域网
局域网通常范围比较小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喊一声都能听得见那么这个就是局域网使用的广播技术 那么对于广域网来说交换技术就是通过路由器等中间设备数据一点点转发存储交换出去
按交换技术分 就是在说我们的数据是如何交换的 电路交换打电话占线原理就是首先建立连接然后通话一直占用这个资源第三个就是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人是完全占用这个资源不能被别人使用的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会一直占着这个线路它们使用的技术特点叫 存储转发。它们主要区别是主体不一样。存储转发指的是无论报文还是分组首先要存储在路由器上再检查往哪里发可以看到存储转发的特点是只是一段一段的占用线路并不是像电路交换一直独享占用资源同时如果有别的数据在这个线路发送也是可以的 局域网中通常使用总线型 网状型通常用在广域网中
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主要区别在于我和你之间通信的时候是否使用了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的机制
1.1-3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408大纲已删除
1标准化工作 2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1.1-4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
三个有关速度的量。这三个其实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核心是吞吐量
1速率 2带宽 带宽就是在这个入口的位置发送数据的速率而不是指在链路上传播的速率因为在链路上都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重点考察的是链路带宽指的是在发送端最高能发送速率
3吞吐量
也是表示速率的单位
1.1-5性能指标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时延 高速链路指的是信道带宽发送速率高发送时延变小不会影响到电磁波的传播速率 电磁波的传播速率只由影响用什么传的基本都是电磁波用的是什么介质固态的这种基本是2*10^8
2时延带宽积
描述数据量或者信息量bit 时延指的是传播时延和带宽发送端发送数据时最高速率即发送速率的乘积
3往返时延RTT
游戏界面上有RTT
发送方第一个bit刚放到信道上开始到接收方收到第一个bit确认为止
如何来看rtt终端输入ping的命令加上ip地址或者域名如下图的time33ms左右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RTT不包括传输时延也就是说不包括把所有数据放到信道上的时间只是管信道上的时间
4利用率 总结两节课的性能指标
1.2-1分层结构、协议、接口和服务
1为什么要分层 2怎么分层 只有对等实体之间才有协议不对等的两层之间没有协议比如一个装在木箱一个装在棉花里 接口每两层之间关节处位置 服务每两个层次之间所提供的东西。注意在计算机网络中上层是使用下层的服务的即下级为上级提供服务
3正式认识分层结构 PDU作为下一层的SDU再加上下一层的PCI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数据单元PDU这个PDU继续往下作为下一层的SDU
4概念总结 1.2-2OSI参考模型(1) 1ISO/OSI参考模型——怎么来的 2ISO/OSI参考模型 3ISO/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上面四层是端到端下面三层是点到点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链路层不仅加了头部还加了尾部如何记忆这七层中只有数据链路层又五个字 物理层是傻瓜层不会对数据做额外处理只是形成0101序列然后放到物理传输介质上进行传输
1.2-3OSI参考模型(2)
1应用层 记事本不在应用层范围
2表示层 3会话层 会话层主要是先建立好一个连接然后数据才能传过去然后表示在设备的屏幕上面
会话之间彼此独立而不影响的
4传输层 上面四层是端到端通信而下面三层都是点到点通信因为在两台主机通信的过程中中间还需要一些系统比如路由器交换器等等这些设备只需要经过下面三个层次即可而两个主机需要经过全部七个层次
每个进程由端口号标识所以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也就是端到端的通信
5网络层 分组与数据报的关系数据报过长的时候就可以把数据报进行一个切割切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的分组再放到链路上来传递这样就会使我们在传输的过程中更加灵活而且损失也会更小
流量控制主要是限制发送端的速度而拥塞控制是针对于全局、宏观上来看整体要控制一下速度
6数据链路层 7物理层 1.2-4TCPIP参考模型5层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之前讲过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主要区别就是在于它是一个法定标准而TCP/IP是事实标准
网络接口层其实是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一个合并
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相同 3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不同 网络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就是IP协议这样一个协议它是强调面向无连接的也就是不需要进行连接的所以这两个模型都在网络层这块有无连接通信 传输层是端到端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所以我们这个传输层它主要是为了实现可靠传输而存在的那为了实现可靠的传输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所以传输层在两个模型中都有面向连接 结合第三句话说TCP/IP最开始就考虑到互联问题所以把IP作为重要层次因此它就特别看重网络层的ip协议所以它特别看重无连接的通信方式因此TCP/IP模型在网络层只有无连接 记忆方式对角线
45层参考模型 55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AB两台主机通信中间其实一定要有中间系统比如路由器交换器等等在这里先省略掉了因为在这两种中间系统中进行数据封装与解封装都是一样的 第一章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