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建站,专业零基础网站建设教学公司,网站建设培训班,新浪短网址链接王志东#xff0c;四通利方总经理。1967年生#xff0c;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xff0c;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5月#xff0c;特邀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xff0c;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 1990年6月#xff0c;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王志东四通利方总经理。1967年生广东省东莞市人。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1989年5月特邀进入北京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制“中文多窗口图形支撑环境”。 1990年6月转入北大方正负责产品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研制工作。 1991年6月独立研制并推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indows中文环境--bdwin30。 1992年4月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任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1993年12月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第三届“科技之光”优秀企业家。?人们熟知和佩服的王志东是第一个写出windows中文平台的程序员。bdwin,中文之星,richwin使只正经写过五年程序的王志东成为继严援朝之后中国笫二代程序员的象征。但是,在1994年rich win第一版写完之后王志东就放下了往昔赖以安身立命的c语言撑起了四通利方总经理的帅印。 在新天地摔的那个大跟头使王志东明白营造一个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比创造一个好产品更加困难。“我曾经一厢情愿地想为自己找一个好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致志写程序但是国内缺的就是这种环境国内搞技术出身的人倒楣的很多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怎么经营怎么管理怎么把握方向。”王志东在找了几次也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好环境后就下决心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 作为四通利方总经理的王志东现在要考虑的不再是怎样精简程序指令而是对外合作。“我要考虑和谁做朋友和谁打对手。做朋友做到什么时候就应该改变身份千万不能站错队” 政府关系。“richwin现在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科技成果计划,九五技改计划。” 市场策略。“针对中国软件市场非常不成熟的现实我们选择了捆绑和做大用户的市场策略,这个策略现在看来非常成功。” 让王志东总经理整天牵肠挂肚的远不只这些事“程序是人和人智力上的较量不用去考虑许多非逻辑的因素而软件公司却要求考虑到方方面面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整个公司都不会成功。技术好还要产品好产品好市场还要好关系还要好内部机制更要好。”所有这些给了王志东很大的压力但身为公司总经理的王志东“想推也推不掉”。 按照王志东的性格他“最不喜欢跟谁聊天夸夸其谈练嘴皮子。最不喜欢看人打架自己去劝架”。从程序员到总经理“要做出很痛苦的牺牲要摆脱原来个人英雄主义的状态。可能要摔过跤才能下决心完成这个转变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机遇组织管理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 “五年多的程序员生涯我感觉实在没过够瘾挺遗憾才只有五年其实直到现在我经常还有回去写程序的冲动。我现在的情形就像老鼠踩飞轮越踩越快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力,我现在已经踩上去了想停都停不住。也许三五年之后四通利方做出来了我聘一个总经理,自己再去写程序。”看看王志东的经历就能明白王志东做了总经理为什么还想回去做程序员。上街1987年王志东在北京大学无线电系读完大三感觉学分挣得差不多了就进了中关村。刚出道的王志东在一家不到10人的小公司攒机器、倒机器、前台销售机器忙里偷闲玩一些西文软件的汉化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他汉化了autocad的一个版本开发过ibm5550上的汉字系统。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 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改变了王志东发展的轨迹。这个用户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又买了四通4s系统但两个排版软件对硬件配置要求不一样不能装到同一台机器上用商家告诉他非要买两台pc才行用户为这事很头疼在街上逛的时候碰到了王志东问王志东能不能帮他一把王志东答应试试看。 方正排版系统和4s系统对显示卡、打印机要求都不一样王志东的方案是以4s为原型把北大方正系统移植到新机器上这样就必须改动方正底层的驱动程序。方正产品是加密的王志东先解密然后反编译再修改。一个月后王志东把两个系统装到了一台pc上。 这个用户很兴奋跑到方正说“你们说不能做的事我找人完成了。”方正的人不信这个客户就把机器拿去给他们演示。方正的人看了演示一定要追问到底是谁做的客户就把王志东供了出来。 从此王选记住了王志东的名字。几个月之后一家大报社向方正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方正就找王志东把问题解决了。发现王志东很能干方正的人就对王志东说“知道你上了街收入很丰厚不好意思叫你过来但你可以考虑来做客座研究员。”进方正把上街看成“下基层”的王志东通过一年多的锻炼觉得中关村自己大致了解得差不多了,正想到一个正规化公司修炼一下。于是就顺着这个台阶进了方正。 1989年进方正的王志东像个消防队员主要任务是解决方正系统的硬件兼容和软件特殊要求问题。方正对程序源代码控制得非常严格王志东要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先反编译方正的软件然后再为方正软件解决兼容性问题。“加密对我不起作用我能把原来的加密方法改了,然后再用自己的方法给它加上密。” 方正的维思系统决定在windows上开发但当时windows不能处理中文找微软微软还没做windows中文版的计划。王选曾安排过一个学生做windows汉化做了半年这个学生去了加拿大。王选想到了王志东“你能不能把windows汉化了” 任务很艰巨要在3个月内拿出东西。“windows我从来没摸过再说我对c还不是特别熟我以前多是用汇编和debug一点点改。但我一拍脑袋就答应下来。我说行我试试看。王选说,别试试看立个军令状。我当时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又能怎么样。”就这样王志东正式到了王选的研究所。王志东开始躲进自己屋里什么人都不见专心写自己的程序。各种设计的纸铺了一地。2个多月后王志东写出了汉化windows10。 王志东活干得太快实在不好管。于是他一口气做了几个汉化windows版本后就从研究所又回到方正公司。外挂直接在西文windows上改版权上有问题工作量很大又不能改得很完整只能够凑合用。王志东突然想到能不能用外挂的方法解决windows处理中文的问题。王志东用了一个多星期的业余时间把外挂的方法验证了。此时王志东兴奋了“这是全球第一个windows外挂系统。原来写了一万行的程序外挂方式一千行全解决了。后来这个程序越写越少而且原来英文windows的所有api都能用了所有的打印机和显示器都支持。”王志东的外挂思想是假设自己设计一个中文的windows每个api都可以自己定义但自己又不可能写一个完整的中文windows于是只好寄生在英文windows之上只要英文windows能做的,就都让英文windows去做它做不了的中文部分才自己做。实现的方法是把自己的代码嵌进英文windows去动态地塞到它里面去。这样对于应用软件和用户来说好像是在一个中文操作系统上工作了。外挂系统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程序陷阱另一个是作动态定义。 “这样一来系统稳定了我只需要做我自己需要的中文部分其他部分全部动态定义全都利用它原有的系统。原则上一个外挂产品所有windows都能用这样就解决了windows中文处理的完备性和可移植性问题。我原来在研究所做的内核汉化方式后来证明是行不通的。台湾资策会也做内核汉化但后来微软不给授权它就不能做了而外挂是独立的。” 程序写完了王志东没有把它太当回事反正是业余作品该到方正工作照样工作“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想好这东西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影响。但是到了1990年底的时候windows30全球火爆国内也开始炒windows。台湾的汉化windows已经出来了国内也有长青、保利、长城等五六个版本的windows出来但都大同小异和我在方正做的那套内核汉化方案一样。而我的外挂新方案却一直没有人能用我很着急。11月份我找了方正领导方正才知道我有这个东西但我说错了一句话我说我的东西能排版。” 1991年6月6日首届全国windows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王志东对单位领导说我想参加后来又说我要参加。为了参加这个会王志东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忙活产品化、测试样张、宣传材料,做完以后王志东把它起名bdwin。 bdwin拿到会议上把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震动了ccdos发明人、这次会议的策划人严援朝自己开发了一个中文视窗叫做保利视窗但是他一看到王志东的bdwin就说“我的东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东西不行。”后来严援朝给王志东做了总工程师。 福州会议回来以后bdwin连加密卡做了几百套2个月时间全卖出去了。bdwin年终被评为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中文之星1991年10月王志东认为自己在方正该学的都学得差不多了就想走出方正再学点别的“大学毕业我不读研究生是因为我觉得学校的东西我都学得差不多了研究生三年等于白耗时间。对我来说两三年是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我要学一样东西学完就得改学别的。” 离开方正的王志东面临三条路一是自己办公司二是出国三是去外企。这其中,到新加坡做edi和多媒体开发因为技术比较新颖对王志东吸引力最大。“我想去学一学国外企业管理学几年再回来自己干同时练练英语。” 利用在家等出国手续的机会王志东又埋头做了一个全新的中文之星10版。不久他碰到了一个一起上街的北大同学同学看到王志东写的这个新玩艺建议他一起办公司。“北大的同学在一起特别务虚说我的软件是中国软件产业的一面旗帜我们说起大道理来没完没了但特别投机。” 出国包吃包住什么都有但王志东觉得不刺激虽然新加坡给的是技术移民名额并且为王志东签证延期了三次但王志东此时已经醉心于合伙投资办公司了。 1992年4月底新天地成立王志东出任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当时看来这样的分工很自然我是搞技术的公司有管理和技术两摊事我只能管技术我不管技术没有人管技术我也懒得管财务和人。” 5月21日中文之星11版首次在京交会上亮相的展台还是蹭来的。当时王志东他们没有钱租展位也来不及就以参观者的身份挤了进去看到有空展台就把资料把往那儿一放向人宣传展台的主人一来就跑。后来找到一个展位是一个学校的王志东他们正向别人讲解得起劲来了一个老者王志东他们就给他介绍把资料发给他这位老者也不理会看看展位看王志东他们问“你是哪的”王志东说“我们是新天地的啊”。老者就乐了“这是我们的展台。” 中文之星几乎是一夜成名在很短几个月时间之内一下就传开了。公司当初的定位是用中文之星出名不求赢利以这杆旗帜进行金融、房地产的炒作。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公司架构。但世事总是出乎人的预料。1992年底、1993年初中文之星开始赢利而房地产没挣到钱。 1993年初公司开始出现矛盾王志东感到很痛苦“我不去国营单位到公司没留在方正自己办公司目的就是希望找一个很轻松的工作环境如果在自己办的公司里面还出现这么大的人事、权力矛盾那就完全背离了我的初衷。” 到了七八月份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志东感觉拖下去对自己绝对不是好事“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我不能不要我的自由而且我也没有把中文之星这个产品本身太当回事这个东西好像我做个作业似的。” 虽然王志东这样宽慰自己但中文之星毕竟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中文之星就像他的儿子。他现在要为他当初的幼稚想法付出代价了。公司成立之初大家都同意王志东把中文之星登记为个人发明又让王志东当法人代表王志东却说“我才懒得管你啦我还是做技术吧。我当时还担心技术是我的如果权又在我这边不平衡不好意思呢。” 虽然“儿子”难舍但“舍不得儿子套不住狼。”王志东辞职了。650万美元风险投资注入此时的王志东心情悲痛感伤良久。“我找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别人可能认为风光还挺好,但是我走过来已经是一道一道伤疤了。这时微软暗示可以直接到美国去会有比较好的待遇,但出国是走回头路我更不死心。” 辞职以后王志东找到方正、联想、长城等几家大公司想说服他们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新公司开发中文平台因为王志东觉得它们都需要新的中文平台但王志东碰了一鼻子灰。 此时四通找到了王志东王志东也看中了四通的体制四通利方成立王志东亲任总经理。 从1993年底到1994年3月王志东领了六七个程序员没日没夜地做开发程序量将近100万行。王志东当时认定richwin最快3年左右才能把整个框架做好它技术的先进性会有5年到10年。这话后来被验证是正确的。“richwin已经超越了我在1992年提出的中文平台概念它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应用环境。中文的问题它有责任解决而且解决得一定要丰富另外它还要起到系统增强的作用还要有中文应用工具和应用环境比如字典、internet应用工具、汉化工具等。所以richwin当时定名为多元系统支撑环境它是中文平台向中文应用平台的发展。” 产品做完以后公司安定下来。市场也起来了王志东就把精力集中到了公司国际化上“中国企业具有过于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一定要借助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机制。” 1995年王志东两次去硅谷朋友给他介绍了几个风险投资基金。“我在大学很喜欢看的一本书是《硅谷热》印象最深刻的是乔布斯穿得破破烂烂去找银行家要他投资苹果因此一夜成名。当时我穿的虽然不是很破破烂烂其实也是很落魄。”当时谈的人正在给netscape做上市约的是一个小时但王志东和人家谈了两个半小时。王志东请人家给出出主意。对方说, “你公司太小投资才合640万美元但业务挺有意思。要争取风险基金必须先进行国际化改造。” 王志东就找到罗伯森·斯蒂文思公司聘请他们做投资顾问进行了一年多企业改造。到19 97年选了三个投资人用650万美元购买四通利方的一部分股份。“这样公司的资本金增大公司的管理也更加规范了。” 风险基金对于特别缺钱的中国软件企业是一剂补药但王志东提醒“吃补药也要看自己的体力补不好是要七窍流血的。”那天让旁观者瞠目结舌通常电视里才能出现的戏剧场面一幕幕闪过早上他照常到公司上班下午公司董事会发布公告称终止他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接着悬挂在办公区的他的画像被摘掉邮箱被立刻注销。历史定格在 2001年6月4日被称为新浪先声与互联网启蒙的王志东属于中国网络的一个传奇故事竟如此嘎然而止。5年后提起往事王志东已笑得十分开怀他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没有离开新浪就没有今天的点击科技了。” 但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忆太好。在不同的场合王志东喜欢如此叙述“今天的新浪主要力量还是当年我留下的那些人。” 但当年轰轰烈烈的“杯酒释兵权”戏剧性故事至今仍没有真正的答案。流传的最令人信服的答案是在新浪是否应被中华网收购的问题上与董事会政见不合王志东负气出走新浪。但历史也已证明中华网并未如愿收购新浪。而在我看来历史不应忘记的还有发生在重庆某网吧里的一个细节一位15岁少女望着网页上王志东离职的新闻“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眼泪从她红扑扑的脸蛋上滚滚而下。旁人问她为何如此的伤悲她说“我的偶像不是刘德华而是王志东。”在此之前大小几十战王志东没败过从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到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王志东没输过足以成为这个压抑旷日持久的民族的青年们的潜藏之梦。论网站实力在三大门户网站排名中新浪一直居于老大的位置在网络新闻、网络广告上新浪一直傲视群雄。论个人实力王志东在“网络三剑客”中尤属传奇1997年最早拿到6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1998年以小博大合并华渊网成立了新浪网2000年4月成功地在纳斯达克上市…… 资本冲击的大潮中很多人都预言新浪、搜狐、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将会崩溃但谁也没有想到王志东成了这根最脆弱的链条。“故事还未讲完游戏却已结束”。王志东曾说“我做企业如果控制不了公司就没法成功。”或许他后来才明白即使成功了无法控制也只有离开。这个结局在王志东还未成为新浪CEO时就注定了。1998年年底新浪高层在北京龙苑宾馆召开“新浪是什么”的全体大会。其中关于新浪是不是媒体有一个有趣讨论。当时王志东反对做媒体他说“又不是要办成通讯社。”茅道林关心成本说“媒体不是那么好办的”而负责内容的陈彤出于自己的职务经验说“《体坛周报》就是几个人办的照样红火起来了。”可见当时的新浪网高层对新浪将来是什么还是没有底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新浪既是虚拟社区又是软件公司又是媒体又是商贸中心——一个混合体。虽然没有明确方向但是到1999年新浪在各个方向都不含糊地发展起来因为它有张朝阳、丁磊羡慕的资金和管理团队。王志东利用“烧和炒”两种手法将大笔钱砸在媒体推广上每季度狂烧500多万美元换来了在候车厅、灯箱、各个知名网站上出现的新浪的大眼睛。可以说新浪的前期是圆满的。这一度成为许多互联网企业的通用模式。但也许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互联网热潮后的寒冬骤至——大量的投资造就出行业的整体泡沫。此时网易的北上先锋黄志敏正在北京崇文门外的新世界写字楼里跟装修公司讨价还价为他老板丁磊的到来做准备。2000年前后三家网站在王志东、丁磊、张朝阳“网络三剑客”带领下叱咤风云并踉踉跄跄冲上纳斯达克。民间定义说“新浪是值得尊重的网易是最有人情味的搜狐是最狐媚的。”最有人情味的网易在丁磊的带领下有了一个重要特点——本土特色。而搜狐是张朝阳作为一个留学生携风险投资在国内创立的一家公司新浪则是从一个软件公司向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转型而且通过国际化的运作组成了一个很强的管理层并在这一过程中引进风险投资。现在看来新浪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资本、创业者和管理层之间三角恋爱的斗争史。从最早的沙正治到王志东到曹国伟代表了资本利益的董事会每一次更换CEO始终都贯穿了一条主线资本的力量。2000年三大门户相继上市后全球科技股持续下跌门户网站的蜜月期开始逐渐消退罩在网站和公司创始人头上的光环开始消失。但尽管如此王志东旗下的新浪网的股票价格最高也曾达到每股56美元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现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新浪网却没有盈利也没有做任何其他事情坚守着广告、电子商务、软件三条产品线等待盈利的那一天。对于为盼望股价上升而望穿秋水的股东来说首席执行官王志东无疑错失了“低买高卖”的机会。或者说新浪上市后除了融到一笔资金外不但没有把股票的价值用好反而是把自己装进了每季度一次的“轧汁机”中。 到了2001年年初王志东构思的最重要一个变化是按照业务把新浪进行拆分。但在2001年拆分是一个非常另类的观点当时的资本市场一直主张合并因为“投资银行必须有大的案子才能挣钱。” 王志东的观点无疑是跟所有的投资人背道而驰。“大家都觉得王志东疯了王志东太过自负了。”这最终导致了王志东在 2001年6月4日从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上彻底出局。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假如王志东像丁磊一样保守就有了一个重新书写历史的机会。“不控股吾宁死”——这就是丁磊、张朝阳不管公司是亏损还是业绩下滑都能够稳坐钓鱼台我自岿然不动的原因。创业之初的网易为其个人全资拥有创业伙伴并未拥有股权。直到谋划上市重新搭建公司架构之时丁磊才开始向外转让股份。除了向风险投资机构转让外他先后几次向包括高管在内的公司员工转让了数量不等的股权尽管如此直到今天丁磊仍有网易54%左右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2001年由于涉嫌财务造假风波丁磊除保持首席架构设计师头衔外不再担任具体管理职务但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上他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影响力。 丁磊创业之初因个人兴趣从事的业务为软件后来互联网热潮到来网易摇身一变成为门户。此后为了到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丁磊个人和网易公司都发生明显转变哪怕最后是“流血上市”。2001年也就在王志东离开新浪后的第四天网易将要被卖掉的消息开始流传但丁磊最终坚持下来并凭借一家经营短信和在线游戏的轻资产公司迅速踏上后来的首富之位。因此与丁磊相比王志东的经历算是一个教训。王志东在创立新浪之初便引入了风险投资此后又经历多次融资在新浪上市之后其个人所持股份却仅仅在6.1%左右。王志东从新浪的黯然离职在资本层面没有实质性控制力显然是最重要的原因。假设他在股权控制上与丁磊一样保守故事就会重新书写。内部人士也公开指责王志东的经营风格“太过保守”。为此王志东也进行过反击。在2000年底与一名记者的一次交流中王志东一度认为他的位置已经得到了巩固因为原先攻击他“保守”的人发现“在股市突变的情况下固守基本面的做法反倒显示出优势来”。王志东认为网上广告前景光明却不料“大意失荆州”。王志东离开新浪不久丁磊开始尝试并推出了一项新的服务短信服务。让起初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相比其他业务和运营商捆绑在一起的短信服务让网站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并很快变成了实际盈利——短信业务在当时拯救了大批互联网站。直到现在短信业务仍是中国大多数门户网站的重要收入来源仅次于网络广告。只有丁磊后来进入的网络游戏在三大门户中收入其比重超过了短信。2004年有媒体在重新回顾这一历程后将门户网站的变化浓缩为一句话从“输血”到“造血”。门户网站开始孕育大量商业机会。这足以让人高兴。曾经一度唱响悲歌的门户网站最终没有成为革命的先驱至少到目前还没有。2000年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时任新浪网CEO的王志东“如果今天退休的话你最想干的是什么”王志东后来回忆 “当时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如果我现在退休最想的就是再办家自主点的公司。”为了“有一家更加自主一点的公司”离开新浪后王志东创办了点击科技定位于软件、网络、通讯三种技术的融合。5年来在江湖上“若隐若现”。2006年6月底在王志东生日的前两天个人协同软件产品Lava-Lava试运行。只是偶像或许已黄昏了。2006年4月一个有风有雨的春天王志东在某论坛上发表了一大篇关于创新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是“Google做的东西都是20年前已经有人在做了而且是已经做烂了。”这种论调王志东不是第一个说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说却意外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与攻击。